此内容因违规无法查看 此内容因言论自由合法查看
文章于 2020年3月14日 被检测为删除。
查看原文
被微信屏蔽
其他

高華代表作How the Red Sun Rose獲「列文森獎」特別榮譽獎

港中大出版社 不激不随 2020-02-15
2月14日,美國「列文森獎」(Joseph Levenson Book Prize)將2020年度的「特別榮譽獎」(Honorable Mention,「1900年後」組別)授予了高華教授代表作《紅太陽》的英文版How the Red Sun Rose


How the Red Sun Rose:

The Origins and Development of the Yan’an Rectification Movement, 1930–1945

Gao Hua

Translatedby Stacy Mosher and Guo Jian

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,2018

作為國際中國研究領域學術著作的最高獎項之一,「列文森獎」每年嘉獎兩部「對中國歷史、文化、社會和經濟之研究做出最大貢獻」的英文新著,一些年份亦加設「特別榮譽獎」。不同尋常的是,此次是「列文森獎」首次頒發給一部已出版二十年的中文舊著的英譯本,去世八年的高華教授更成為首位獲獎的中國本土學者,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亦是首間獲此殊榮的亞洲出版社。

儘管《紅太陽》的初版時間並不符合常規評獎標準,而「列文森獎」也鮮少授獎給英文譯著,但評獎委員會「強烈認為《紅太陽》及其作者高華先生應獲特別認可」,並指出:「高華耗費二十年的心力所寫成的這部著作,深刻影響了人們對中國共產革命的理解。他對學術研究的奉獻熱忱、與作為一位學者所秉持的社會和歷史責任感,對中國及中國之外的學者是一種巨大的激勵。」

高華對延安整風運動的研究萌生於1980年代初,決心動筆寫作《紅太陽》則是1991年8月19日聽到收音機裡播放的蘇聯事變之時。據他自己回憶,「我當時有一個想法,就是你應該寫,要擺脫自己內心的恐懼,擺脫內心各種各樣的禁忌」。

突破內心的限制或許比外在的限制更為關鍵——儘管由於檔案管制,《紅太陽》使用的全部是公開檔案資料,但高華仍然憑藉著對毛澤東、對中共體制與文化運作的深刻洞察,對紛繁資料的爬梳融汇和敏銳分析,為讀者們提供了「對那個時代全新的理解」(傅高義 Ezra Vogel),乃至通過了二十年的時間考驗,被認為「具有里程碑意義」(周錫瑞 Joseph W.Esherick)。

不僅在海內外學界享有盛譽,《紅太陽》對大眾讀者也極具影響力,中文各版累計印刷三十一次,銷量逾十萬冊,盜版更是無數,被視為理解中國共產黨以及當代中國政治繞不過去的經典研究。20111226日,正值學者黃金年齡的高華病逝,引發知識界和公眾大規模紀念。高華對獨立思考的堅守、對做真學術的追求及其人生經歷,也為他和《紅太陽》帶來象徵性的意義。

2006年,高華在南京龍江小區家中書房

2013年,《紅太陽》英文翻譯工程啟動。翻譯、注釋、潤色、編校、查證、定稿前後耗時五年,原著全文英譯,篇幅長達840頁。譯者毛雪萍(Stacy Mosher)與郭建得知獲獎消息十分振奮,「唯一遺憾的是本書的翻譯未能在高華教授離世之前進行,因此我們沒能有機會親見這位廣受熱愛和尊重的學者。我們有幸能夠為傳播高華的思想遺產作出貢獻,期望通過英譯本把這本如此重要的著作介紹給全世界更廣大的讀者」。

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素以中西學術擺渡者自期,在學術翻譯上耕耘有年。這本譯著是出版社第一部「列文森獎」获奖著作,高華亦成為出版社繼魏昂德(Andrew G. Walder)、周錫瑞(Joseph W. Esherick)、韓南(Patrick Hanan)、梅·戈爾斯坦(Melvyn C. Goldstein)、孔飛力(PhilipA. Kuhn)、畢仰高(Lucien Bianco)和梅約翰(JohnMakeham)之後第八位「列文森獎」獲獎作者。


以此紀念高華教授


- end -


➤ 購書請點擊下方「閱讀原文」或發送電郵到michael_tlginn@cuhk.edu.hk(甄先生)➤ 轉載或合作請聯絡微信後臺

近期推送:

➤  港中大出版社 · 2019年度全書單

➤  刘遵义:一个深度参与中国改革的华人经济学家

➤  燃燒生命最後的時日,留下一個編輯的故事 :彭小蓮、汪劍《編輯鍾叔河——紙上的紀錄片》

➤  久等了!「近年最出色」的共和國史 | 魏昂德《脫軌的革命》
➤  香港要怎樣說自己的故事?《香港關鍵詞》,一座城市的25種解讀法






你還可以閱讀更多……

在後臺輸入以下關鍵詞,提取過往精彩內容


高饒事件 | 集體殺戮 | 紅色工程師 | 中國與周邊

駱駝祥子 | 與中國打交道 | 彌敦道懷舊

上山下鄉 | 佛教改革 | 左翼文學研究 | 報業改造

鄧小平 | 文革農村 | 臺灣社會 | 垃圾 反行爲 | 張愛玲

女性與戰爭 | 釣魚島 | 小王子 | 魯迅 | 楊振寧


以及:

傅高義 | 高華 | 北島 | 錢穆

周有光 | 孔飛力 | 夏濟安 | 韓南

狄培理 | 汪暉 | 李歐梵 | 何浩

周耀輝 | 周保松 | 朱麗雙 | 閻小駿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